(按姓名首字母排列)
陈玲玲
-
《伤逝》和《群鬼》的文化批判《湖南大学学报》2009.6(CSSCI论文)
-
《玩偶之家》影响下的《终身大事》和《伤逝》《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4(CSSCI论文)
-
《中日审美现代性差异及其文化根源》(中英文摘要)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会议论文集》2011.4
-
丁晓萍
-
《从〈宋元戏曲考〉看王国维的治学理路》,《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4年第1、2合刊
-
《读〈结婚十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4期
-
《略论禅宗对废名小说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4期,1999.12
-
《“战国策派”的文化反思与重建构想》,收入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
-
《陈铨的“民族文学”理论与创作》,《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09
-
《新中国第一代女记者——金凤》,《春风桃李——从交通大学走出的文化名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
《教学初探》(独著),《大学人文》丛刊第6辑,2006年12月
-
《汪曾祺与五四文学精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二作者),2009.03
-
《小说〈倾城之恋〉改编电影后的精神错位》(第一作者),2009.01
符杰祥
-
《鲁迅文学的起源与文学鲁迅的发生》,《文学评论》2010/2
-
《“鲁迅道路”问题的理论反思》(合作),《文学评论》2004/3
-
《道德形而上主义:反思百年文学启蒙问题的可能与限度》,《河北学刊》2004/4
-
《鲁迅留日时期“现代”思想的发生与形成》,《中国比较文学》2009/3
-
《“思想革命尚未成功”:周作人的启蒙理想与“沦陷”悲剧》,《浙江学刊》2009/3
-
《“知识”与“道德”的纠葛:周作人的学术思想及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东岳论丛》2009/5
-
《鲁迅北师大时期的学生李世军传略》,《鲁迅研究月刊》2009/8
-
《论知识分子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的民主运动》,《人文杂志》2001/5
-
《左翼浪漫文人人格精神之反思》,《齐鲁学刊》2002/1
胡建升
-
《论杨万里文赋的三维构建》,《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四期,p221-225
-
《园林妙境 物我圆融—论杨万里咏园诗中的园林审美追求》,《南昌大学学报》2004年第五期,p94-98
-
《满袖天香山水中—论杨万里的游园、造园活动和园林审美意识》,《九江师专学报》2004年第三期,p46-49
-
《杨万里佚文考》,《文献》2006年第二期,p101-104
-
《诚斋文气说的审美意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四期,p84-89
-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来历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四期,p84-86
-
《论杨万里咏园诗的禅学意趣》,《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一期,p104-108
-
《〈诚斋诗话〉成书年代考》,《唐都学刊》2006年第三期,p123-126
-
《10家补遗》,《兰州学刊》2007年第一期,P138-139,p9
-
《胡铨及佚赋考》,《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二期,p102-109
-
《杨万里“透脱”考》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二期,p31-35
-
《文赋句式散文化的文体表征和审美情趣》《全国博士论坛论文集》(中国语言文学)2007年8月P184-191
-
《苏轼佚诗小考》,《文献》2008年第二期,p173-174
-
《苏轼编年补正》,《文学遗产》2008年第三期,p82
-
《辑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二期,p47-49
-
《融汇中西的文体探索——论王国维的文体思想》,《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第十期p90-95
-
《苏辙佚诗辨伪》,《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第五期p58-61
-
《宋代诗词辑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一期p6-9
-
《从唐宋科举试赋用韵看文欣同用的起始时间》,《语言研究》2010年第二期p38—42
-
《宋人以文为赋论》,《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四期p116—119
-
《苏轼词编年补正》,《2010西安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10月p162-174
-
《晁公武的史学思想》,《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4期p33-38
-
《辑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6期p33-35
-
《儒家“心”范畴的神话历史探源》,《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9期p 135-140
-
《晁公武的经学思想》,《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9期p52-56
刘佳林
-
《试图走出历史的悲剧:简论〈静静的顿河〉中的葛利高里》,《当代外国文学》1991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991年4期)
-
《和谐:从存在到解体:试论别洛夫的〈凡人琐事〉》,《扬州师院学报》1992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993年2期)
-
《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试论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第一作者,《扬州师院学报》,1995年3期
-
《仿构与自觉:从〈平原〉对〈草原〉的接受估价路翎》,《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2期
-
《论纳博科夫的小说主题》,《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997年7期)
-
《缺席与出席:安娜卡列尼娜解读史之复制与研究》,《中国比较文学》199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997年9期)
-
《慌乱的敲门声:论〈日瓦戈医生〉中的生活思想》,第一作者,《扬州大学学报》1998年4期
-
《拜伦还会是什么》,《文艺报》2000年4月4日
-
《理解知识分子》,《读书》2001年1期
-
《火焰中的玫瑰——解读〈玫瑰之名〉》,《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2期
-
《纳博科夫与堂吉诃德》,《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2002年4期)
-
《时间与现代自传的叙事策略》,《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1期(第19卷)摘录
-
《果戈理的另一幅肖像》,《扬州大学学报》2002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2002年9期)
-
《纳博科夫研究及翻译述评》,《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2004年8期)
-
《爱是唯一的生活方式》,《译林》2005年4期
-
《论纳博科夫的文学观》,《国外文学》2006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2006年6期)
-
《科技复制时代的捕风捉影》,《译林》2006年3期
-
《唤醒上海交大的文科记忆》,《大学人文》第四辑
-
《在大学里度过一生的英国语言文学家——范存忠》,见《春风桃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
《艺术之灯照亮生命的印张》,《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期
-
《纳博科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2期
刘元春
-
《字样学及研究价值论析》,《社会科学家》,2011(11)。
-
《论武周新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汉字语料库标注暨纪念戴家祥先生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08。3、《石刻与字样学研究》,《汉字研究》(韩国),2011(1)。 4、《唐隶用字初探》,《中国文字研究》第13辑,2010。
-
《海峡两岸字样学研究三十年》,《汉字文化》,2008(5)。
-
《略论马王堆帛书通假字的类型与传承》,《广西社会科学》2008(8)。
-
《马王堆帛书通假字例释》,《中国文字研究》第9辑,2007。
吕浩
-
《篆隶万象名义》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第17次资助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
-
《篆隶万象名义》校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第18次资助出版),学林出版社2007年6月。
-
汉字学十讲(上海大学教育高地资助),学林出版社2006年6月。
-
《说文》演义(上海大学优秀教材资助),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
韩国汉文古文献异形字研究之异形字典(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2010年度第二期之上海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
关于《篆隶万象名义》的几个问题,《中国典籍与文化》02年第3期。
-
《篆隶万象名义》义项释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01年第5期。
-
《郭店楚墓竹简》札记,《古汉语研究》03年第1期。
-
《郭店楚墓竹简》释文订补,《中国文字研究》第二辑01年10月。
-
《篆隶万象名义》重出字初探,《古籍整理研究学刊》03年第2期。
-
中古字书二种辨疑,《敦煌研究》2008年第4期。
-
《篆隶万象名义》逸字考,《东亚文献研究》2008年第2期。
施立峻
-
《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该论文同时入选2008年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第六届年会(2008年度)文集,该文集《现代人文 中国思想·中国学术》于2008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时,该论文也被收入王元骧先生主持的“中国美学与文论”网。
-
《文学危机论及其论争》,《前沿》2008年第7期;
-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3期。
-
《黑格尔“自我反思”的哲学批判》,《淮阴师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
《资本神话时代的文化批判》,《艺术广角》2003年地4期。
汪云霞
-
《中国现代诗歌的智性建构——论卞之琳的诗歌艺术》,《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
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10期。
-
《文学史写作的焦虑与期待——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研讨会综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3期。
-
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9期。
-
《〈桑园留念〉:苏童的经典》,《江汉论坛》2000年第5期。
-
《一篇长恨有风情——读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名作欣赏》2000年第2期。
-
《评〈七月派作家评传〉》,《文艺研究》2001年第4期。
-
《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纯诗”追求》,《江汉论坛》2001年第8期。
-
《永远在路上——苏童〈米〉的象征意蕴》,《小说评论》2001年第5期。
-
《痛苦的灵魂——论穆旦4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
《70年代人看70年代作家——70年代人的一次批评行动》,《文艺争鸣》2001年第2期。
-
《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
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0期。
-
《初期白话诗人的个性化写作——论胡适、刘半农和周作人诗歌的精神特征》,《人文杂志》2003年第6期。
-
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
《对“‘七十年代以后’秘密”的解读——关于“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座谈》,《黄河》2003年第2期。
-
《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的身份焦虑——以卞之琳、冯至、穆旦为例》, 《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2期。
-
《“以头偿目”与“踌躇之路”——鲁迅与卡夫卡话语世界比较》,《学术月刊》2010年第2期。
-
《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生活诗学——读冯至〈十四行集〉》,《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
《对岸的诱惑——论虹影〈英国情人〉的跨文化想象》,《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文学武
-
《各具异彩的文学景观——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比较论》,《文学评论》,22000字,(CSSCI)1998年第4期。
-
《朱光潜、梁宗岱诗学理论比较论》,《文学评论》,18000字,(CSSCI) 2011年第6期。
-
《论京派小说的文体特征》,《学术月刊》,11000字,(CSSCI)1998年第11期。
-
《梁宗岱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现代性》,《学术月刊》,12000字,(CSSCI)2009年第9期。
-
《论京派小说的审美理论空间》,《学术月刊》,13000字,(CSSCI)2010年第12期。
-
《李长之〈鲁迅批判〉与中国现代独立学术品格》,《文艺理论研究》,11000字,(CSSCI)2005年第4期。
-
《论梁宗岱文学批评的个性》,《文艺理论研究》,12000字,(CSSCI)2009年第6期。
-
《〈大众文艺丛刊〉事件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救赎》,《文艺理论研究》,(CSSCI)13000字,2010年第6期。
-
《汪曾祺与五四文学》(第一作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8000字,(CSSCI)2009年第3期。
-
《论京派小说的人性思想》,《江海学刊》,8000字,(CSSCI)2000年第2期。
-
《沈从文文学批评论》,《云南社会科学》,7000字,(CSSCI)2000年第2期。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论京派小说家的文化心态》,《社会科学辑刊》,7000字,(CSSCI)2000年第2期。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论〈野草〉研究(1981——2001)》,《鲁迅研究月刊》,11000字,(CSSCI)2005年第8期。
-
《丁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当代反思》,《文艺理论与批评》,11000字,(CSSCI)2009年第6期。
-
《梁宗岱诗学与中国艺术精神》,《浙江学刊》,11000字,(CSSCI)2010年第1期。
-
《梁宗岱与中西诗学精神》,《社会科学辑刊》,9000字,(CSSCI)2010年第4期。
-
《战争夹缝中的现代性追求》,《晋阳学刊》,11000字,(CSSCI)2011年第1期。
-
《中国左翼文人传记写作研究》,《南方文坛》,9000字,(CSSCI)2010年第4期。
-
《鲁迅学研究的一部力作》,《社会科学辑刊》,5000字,(CSSCI)2002年第4期。
-
《论骆宾基小说创作的审美心理特征》,《社会科学辑刊》,8000字,(CSSCI)1993年第2期。
-
《现代主义与〈野草〉创作中的接受心理》,《社会科学辑刊》,12000字,(CSSCI)1995年第4期。
-
《文化家园的依恋》,《当代作家评论》,7000字,(CSSCI)1997年第4期。
-
《论汪曾祺散文的文化意蕴》,《当代文坛》,7000字,(CSSCI)1996年第2期。
-
《论汪曾祺的湘西散文系列》,《中国文学研究》,8000字,1996年第4期,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杜运燮与20世纪40年代现代诗》,《诗探索》,8000字,1996年第2期。
-
《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观》,《江淮论坛》,10000字,2000年第2期。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学海》,6000字,(CSSCI)1999年第6期。
-
《梁宗岱、李健吾文学批评比较论》,《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2000字,(CSSCI)2011年第1期。
-
《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个性》,《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8000字,(CSSCI)2000年第2期。
-
《京派文学与中国现代都市文化空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12000字,(CSSCI)2011年第1期。
-
《京派小说与中国文化精神》,《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12000字,(CSSCI)2011年第4期。
-
《汪曾祺的文学意义》,《同济大学学报》(哲社版),10000字,(CSSCI)2009年第5期。
-
《论京派小说的人道情怀》,《同济大学学报》(哲社版),10000字,(CSSCI)2001年第1期。
-
《悬崖边上的树》,《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10000字,(CSSCI)2011年第1期。
-
《论京派小说的现代性意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1000字,(CSSCI)2011年第1期。
-
《大地之子的炽热情怀》,《中国出版》,6000字,(CSSCI)2009年第4期。
-
《汪曾祺散文论》,《辽宁师范大学》(哲社版),8000字,2000年第1期。
夏中义
-
论《西方美学史》的“洋为中用” 《文艺研究》10(5)
-
反映论与《文心雕龙创作论》 《南方文坛》10(3)
-
个体伦理与革命伦理的心史复调 《华中师大学报》10(3)
-
鲁迅与王元化第一次反思 《文艺理论研究》10(1)
-
莫奈的意义 《文艺争鸣》10(4)
-
毕加索:实验与杰作 《文艺争鸣》10(5)
-
论朱光潜的“出世”与“入世” 《文学评论》09(3)
-
朱光潜《诗论》的方法论细读 《学术月刊》09(10)
-
铜像:会提问的眼睛——关于“王元化”雕塑的对话 《文艺研究》09(5)10、 鲁迅与王元化第三次“反思” 《南方文坛》09(3)
许建平
-
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立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 1996.6 2、货币观念的变异与农耕文学的转型——以明代后期市井小说为论述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 2007.2
-
“狂怪”和“与世无争”——论李贽的双重文化人格《文学评论》 2005. 64、货币化场景-酒宴-在明清小说中的叙事功能 《文学评论》2007.4 《新华文摘》2007.18
-
《金瓶梅》流通货币质态与成书年代补证《文学遗产》2006.5
-
南宋词史研究的可喜创获 《文学遗产》 1995.5
-
李贽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论 《文艺研究》 2004. 6
-
文学生成与传播的经济动因 《学术月刊》2006.5
-
中国人学美学思想从理性到非理性的一次异变 《学术月刊》2006.11
-
A transition of Chinese humanism and aesthetics from rationalism
-
to irrationalism-With a focus on the debate between Li Zhi and Geng Dingxiang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8年第4期.
-
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述评 《新华文摘》 1996.11 12、《童心说》的义理结构与中国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之发韧 《河北学刊》2005.2 《新华文摘》 2005.6 13、《金瓶梅》的新叙事范式 《河北学刊》 2002.4 14、《金瓶梅》作者研究八十年 《河北学刊》 2004.115、《金瓶梅》价值的经济文化解读 《河北学刊》 2006.216、佛经与李贽思想之启蒙 《河北学刊》 2007.4
-
贽人学思想对周作人文学思想建构的影响 《河北学刊》2009.2
-
物欲幻想 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另一面 《河北学刊》2010.6。
-
明清小说叙事聚焦研究的四点新发现 《河北学刊》2012.1
-
文学发展动力分析 《江海学刊》 1999.3
-
文学形式与文学研究的新方法 江海学刊》 2002.2
-
建立心态文学史学刍议 《江海学刊》 1998.3
-
经世致用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文化沉思 《复旦学报》 1998.3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路径与方法的新思考 《复旦学报》 2002.5
-
文学评论中文本意义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辨析 《复旦学报》2005.2
-
《焚书》刊刻过程、版本及真伪 《复旦学报》2008.5
-
《金瓶梅》是一部探讨人生的小说 《明清小说研究》 1991.4
-
《儒林外史》:一部意在言志的诗化小说 《明清小说研究》 1997.1
-
《临清州志》与《金瓶梅》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明清小说研究》 2008.4
-
《金瓶梅》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云南社会科学》 1998.3
-
关于实现古代文学研究转型的方法刍议 《云南社会科学》 2002.2
-
百年《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云南社会科学》2004.2
-
《红楼梦》作者研究的新进展 《人民日报》 1994.5.7
-
《红楼梦》作者研究热点透视 《人民日报》副刊《大地》 1994.9
-
元剧大团圆模式定型时间探考 《中国学研究》创刊号(韩国)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文化悲凉《中语中文学》(韩国) 1997.12
-
试论《琵琶记》创作的双层心理意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1
-
试论元代南北剧曲的文化特征及其成因 《首届元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版
-
百年小说戏曲研究略论 《苏州铁道学院学报》1999.5
-
古代小说理论不及曲论发达原因初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1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
-
《金瓶梅》中的近世文化意蕴 《文史知识》 2002.7
-
建立心态文学史学的理论思考《文艺报》(理论版) 1998.11.17
-
切忌盲信与忙说 《文艺报》(理论与争鸣) 2002.8.6
-
《红楼梦》的原始作者 《读书》 1995.2
-
《红楼梦》作者研究又有新进展 《作品与争鸣》 1994.8
-
《三国演义》的阅读效应与民族精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1
-
古代小说研究三十年简说 《苏州大学学报》1997.2
-
试论《金瓶梅》的艺术结构在中国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2
-
空”说到“自然真空“说 《中国文学研究》第八辑
-
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经济视角 《中国文学研究》第十二辑
-
《金瓶梅》成书新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3
-
《金瓶梅词话》“这五回”情节与作者探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1
-
文本分析派的创立与俞平伯在红学史上地位的重估 《社会科学》2004.6
-
王世贞与《金瓶梅》的著作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4
-
经济生活与文学活动之关系及其研究路径 《社会科学》2008.3
-
二十世纪《儒林外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上下)《河北师大学报》2004.3、
-
《金瓶梅》中清河县地理位置考辩 《金瓶梅研究》第五辑
-
《金瓶梅》货币现象与审美价值的逻辑走向 《金瓶梅》研究第八辑
-
明清小说人欲表现的特征及其嬗变 《河北师大学报》1999.2
-
意图力:小说叙事的内驱动力 《求是杂志》2011.6。
-
叙事的意图说与意图叙事的类型 《社会科学》2011.1。
-
试论李贽的追原意识与仿圣思维 《社会科学家》2011.9
姚旭峰
-
《论明清传奇中的“才子佳人”模式》 上海大学学报1996、2
-
《主题论》 上海交通大学1997、1
-
《二十世纪昆剧研究综述》 《戏剧艺术》2005、1
-
《情之惑——社会意识史上的》 收于《〈长生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2
-
《昆剧演出与园林》 《戏曲研究通讯》(台湾)2007、1
-
《戏剧.花园——对花园的叙写及其在园林中的演出》
-
《牡丹亭——案头与场上》,另收于《汤显祖研究通讯》2008、1
-
《“忙处”与“闲处”——晚明官场形态与江南“园林声伎”风习之兴起》,《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1
-
《历史沧桑的回声——论和计镇华的表演》,收于《长生殿演出与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4
-
《士的文化传统与园中乐》,美术教育研究创刊号,2010、5
-
《传奇世界的精神转向与理想重构》,“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发表于《汤显祖研究通讯》,另将结集出版
-
《六百年的历史和五十年的书写》,两岸三地高校师生昆曲研讨会论文
叶舒宪
-
《原始思维发生学研究导论》,《哲学研究》1988.2.
-
《中国神话宇宙观的原型模式》,《民间文学论坛》1988.2.
-
《日出扶桑中国上古英雄史诗发掘报告》,《陕西师大学报》1988.1.
-
《云雨原型在中西文学中的际遇》,《中国比较文学》1992.1
-
《孝与鞋–中国文学中的俄狄浦斯主题》,《中国比较文学》1993.1.
-
《破译与重构原型批评的发展趋向》,《上海文论》1992.1.
-
《中国文学中的美人幻梦原型》,《文艺争鸣》1992.5.
-
《老子哲学的人类学解读》,《陕西师大学报》1993.2.
-
《穷而后幻聊斋神话解读》,《人文杂志》1993.4.
-
《诗可以兴–孔子诗学的人类学阐释》,《中国文化》第八期,1993.
-
《诗言寺辨—中国阉割文化索源》,《文艺研究》1994,2.
-
《国学方法论的现代变革》,《文史哲》1994,3.
-
《爱神的东方家园– 兼论爱与死主题的神话发生》,《东方丛刊》第9辑,1994.
-
《人类学三重证据法 与考据学的更新》,《书城杂志》1994,1;
-
《原型与汉字》, 《北京大学学报》1995,2.
-
《西方文学人类学研究述评》,《文艺研究》1995,3-4期连载 .
-
《“孝”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分析》,《文艺研究》1996,1.
-
《庄子与神话》,《中国神话与传说研讨会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6.
-
《文化对话与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北京大学学报》1996,3.
-
《后文学时代的文学研究展望》,《新东方》1995,2.
-
《风、雷、雨、露的隐喻通释》,《新东方》1997.1.
-
《比较文学:从本土话语到世界话语》《社会科学战线》1997.1.
-
《归根情结说》,《天崖》1997.1.
-
《文学人类学:文本与田野之间》,《文艺研究》1997.1.
-
《生肖文化及其起源》,《寻根》1998.1.
-
《山海经与文化他者神话》,《海南大学学报》1998.2.
-
《文化概念的破学科效应》,《中外文化与文论》1998.2.
-
《老子哲学与母神原型》,《民间文学论坛》1997.1.3.
-
《中国上古地母神话发掘》,《民族艺术》1997.3.
-
《文学人类学的世纪性潮流》,《广西民院学报》1998.4.
-
《神话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海南师院学报》1998.2.
-
《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及其文化类型》,《东方丛刊》1998.2.
-
《苏美尔神话原型》,《民间文学论坛》1998.4.
-
《跨文化阐释的有效性》,《文化与文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
《斯芬克斯谜语解读》,《中国雅俗文学》1999创刊号.
-
《山海经方位模式及得名由来》,《中国文字学》1999.创刊号.
-
《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4期.
-
《知识全球化时代的“古典文学”及其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5期.
-
《人类学与文学》,《文学评论》2002年4期.
-
《巫术思维与文学的复活:〈哈利波特〉现象的文化阐释》,《文艺研究》2002年3期
-
《20世纪西方思想的“东方转向”问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2期
-
《文化寻根的学术意义与思想意义》,《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6期
-
《人类学质疑发展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
《中国神话学百年回眸》,韩国汉城 东亚神话学大会宣读 2004年5月,《学术交流》2005年1期
-
《孔子论语与口传文化》,上海,首届中国学论坛 2004年8月,《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
《从生态人类学看老庄的社会理想》,《海南大学学报》1994年3期
-
《反现代性与艺术的复魅》,《文艺研究》2005年3期
-
《新启蒙:文化寻根与20世纪思想转向》,《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4期
-
《非物质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5期
-
《人类学想象与新神话主义》,《文学理论前沿》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05年
-
《谁破译了达芬奇密码?》,《读书》2005年, SPAN1期
-
《符号经济时代的文学增值术》,《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
《猪龙与熊龙》,《文艺研究》2006年4期
-
《第四重证据:比较图像学的视觉说服力》,《文学评论》2006年5期
-
《“学而时习之”新释》,《文艺争鸣》2006年2期
-
《再论新神话主义》,《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4期
-
《春秋与中国想象》,《博览群书》2007年8期
-
《大禹熊旗解谜》,《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
-
《文学中的灾难与救世》,《文化学刊》2008年7月第四期
-
《二里头铜牌饰与夏代神话研究》,《民族艺术》2008年4期
-
《文学治疗的民族志》,《百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
《本土文化自觉与“文学”、“文学史”观反思——西方知识范式对中国本土的创新与误导》,《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
《新原道从考古新材料看道教思想的神话起源》,《诸子学刊》创刊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
《鲧禹启化熊神话通释——四重证据的立体释古方法》,台湾“兴大中文学报第二十三期增刊”《文学与神话特刊》,台中,2008年11月。
-
《中国的神话历史》,《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1期。
-
《神圣言说:从汉语文学发生看神话历史》,《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3期
-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视角》,《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6期
-
《中华文明探源的人类学视角》,《文艺研究》2009年7期
-
《玄鸟神话的图像学探源》,《民族艺术》2009年第3期
-
《迎接神话学的范式变革》,《民族艺术》2009年第3期
-
《玉的叙事与夏代神话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号,2009年7月1日
-
《中国文化的构成与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2期
-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应改称“鸮形玉牌”说——玄鸟原型的图像学探源续篇》,《民族艺术》2009年第4期
-
《国学考据学的证据法研究及其展望》,《证据科学》2009年第4期
张玉梅
-
《<说文>六书体系对汉字学理论的奠基意义》(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12年1期,原载于《社会科学家》,11年11期
-
《王筠形声兼会意述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庆祝许嘉璐先生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1年7月
-
Quxiang-Thinking Of New Words Of Chinese Language·爱丁堡第九届“汉语教学规范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2011年7月
-
《古文字视角下的王筠相兼说》,《中国训诂学报》,11年第2辑
-
《国际化语境下汉语母语者新词取象思维》,《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1年4期
-
《王筠形声兼书说述论》(摘要),《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10年6期,原载于《古汉语研究》,10年1期
-
《职业汉语教学与ZHC测试之关系初探》,《语言文字应用》09年4期
-
《王筠“取象解字”对<说文>“因形说义”的纠正》,《中国文字研究》,09年1辑
-
《王筠汉字文化谈》,《国际关系学院学报》,09年3期
-
《简述王筠汉字学思想之学术背景》,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09年3期
-
《王筠汉字取象贯通古今考》,《汉字文化》,09年3期
-
《全球汉语热背景下ZHC的定位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9年5期
-
《说文解字女部的文化内涵》,收录于《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董莲池主编,06年7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原刊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年1期)
-
《释析“玺”字在〈六书故〉中的释义》,《中国文字研究》,05年6辑
-
《字典类古文字工具书的编纂形式》,《辞书研究》04年5期
-
《谈〈古文字诂林〉对文字学历史成果的继承》,《汉字文化》,04年2期
-
《〈古文字诂林〉初评》,《辞书研究》,03年2期
朱兴和:
-
《略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朝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
《两种境界说:徐复观与王国维的内在冲突》,《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4辑,2006年;
-
《严复对主流政治思潮的反动及其历史形象变迁》,《兰州学刊》,2007年第1期;
-
《严复政治思想的内在理路》,《船山学刊》,2007年第3期;
-
《何以相似,革命性还是现代性——关于〈野草〉与〈屠格涅夫散文诗集〉关系的再认识》,《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
《超社和逸社:被历史遗忘了的文化遗产》,《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0辑,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