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时贤

谢无量

2020-11-13
(谢无量像)

(谢无量像)

【生平资料】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谢无量4岁随父母赴安徽,从父习诗文典籍。1898年拜著名学者汤寿潜为师。1901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在南洋公学期间,他课余与马一浮等创办翻译会社,编辑出版《翻译世界》杂志,内容多系世界名著,也有社会主义著作。也是在这时期,结识章太炎、邹容、章士钊等人,为《苏报》撰稿。1903年6月《苏报》案发生后,赴日本学习。次年3月回国,先后在镇江、杭州博览《四库全书》和社会科学名著,并在当地学校任教。

1906年赴北京任《京报》主笔,每天撰写社论,评论时事。1909年被聘为四川存古学堂监督,兼授词章,教学之馀,潜心研究古典文学。同年10月四川成立咨议局,与张澜等一起参加立宪运动,曾受托撰写《国会请愿书》。 1911年6月与张澜等人参加保路运动。1912年夏离川到南方各省游历,翌年赴上海,为中华书局编书。

1917年7月孙中山在上海著《建国方略》,慕谢无量名,特致信约见,并以所著诸稿征求谢的意见,谢向孙中山提出自己的想法,谈论极为欢洽。

“五四”运动后,谢无量对新文化运动积极支持,经常在《新青年》发表诗作,并开始用白话文为商务印书馆编写国学小册子数种,其中《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收入《万有文库》时改名《马致远与罗贯中》)一书颇为鲁迅所称道;连同《楚词新论》《古代政治思想研究》三种为孙中山所赞赏。

1923年2月受聘在广东大学执教,不久孙中山委任其为大本营参议。同年秋奉孙中山派遣,与孙科、陈剑如到沈阳见张作霖,商量讨伐曹锟、吴佩孚,达成讨直协议。1924年5月任大元帅府特务秘书(即机要秘书);11月随孙中山北上。

1926年7月,应南京东南大学聘请任历史系主任,并讲授历史研究法。次年9月又转入上海中国公学任教。1931年2月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谢先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怒斥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1946年在四川大学城内部先修班任教。翌年当选为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2月回重庆,应熊克武之邀,担任中国公学文学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川西博物馆馆长、四川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协委员等职。1956年1月为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并邀请合影留念。同年8月应邀赴京担任人民大学教授。1960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谢先生1964年12月7日病逝,终年80岁。

谢无量学识渊博,它的研究范围覆盖了文学、史学、哲学、经学等众多领域,堪称博学深思的学术大师。在文学史方面,以《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六大文豪》《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中国妇女文学史》几部著作为代表,充分展现了他的历史观。他并不是完全按照历史的分期和阶段论方法品评作品;重点阐述了平民文学的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其客观公允的评价,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尊崇。在哲学史方面,他著有《中国哲学史》《孔子》《韩非》《王充哲学》《朱子学派》《阳明学派》《佛道学说诠解》等,在书中他既采用了充分的材料记言叙事,同时又对于历史人物做出自己的褒贬评价。在思想史方面,他对于政治思想、经济思想以及道德思想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写出了《古代政治思想研究》《中国古田制考》《妇女修养谈》等著作。

(谢无量墨宝)

(吕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