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JC登录
首页
本系简介
学科师资
全职教师
文艺学
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文学人类学
访问教授
博士后
退休人员
教学信息
本科教学
通识教育
本科特色
教学成果
研究生教学
总况
硕士生教育
博士生教育
学术研究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社科项目
获奖成果
学术活动
专家视角
专家讲座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概况
学术交流
国内交流
国际交流
党群工作
组织建设
党建动态
学生园地
本科生创新项目
学生刊物
社团活动
学生作品
征稿启示
学生习作
已发表作品
校友之家
毕业墙
校友名录
校友风采
王宁教授再度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王宁教授再度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5
03-26
3月25日,爱思唯尔传媒集团发布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该榜单以全球领先的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统计来源,采用了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从多个维度深度剖析、识别处于科研职业生涯不同时期的中国学者,并系统性展示其科研成果表现。这是自2015年以来双方合作进行的第十一次发布,爱思唯尔为该榜单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实现。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共计6388人上榜,来自547所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领域、83个一级学科,其中,工学、理学、医学是入选人数最多的三大学科领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再次入选该榜单,是我校本年度唯一入选该榜单的人文学者。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基于Scopus学者档案,采用多种指标,系统性地呈现中国学者在学科领域内的科研贡献与创新价值。在统计口径上,该榜单以署名机构而非国籍作为划分学者归属地的标准,因此,榜单中包括非中国籍和非华裔学者。据了解,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学者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至少有一篇(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成果被收录于Scopus数据库;其次,至少有一篇(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成果属于全球前1%高被引文献,或该学者整体成果的领域权重引用影响力(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大于1。这表明入选该榜单的学者在国际学界拥有较大影响力。 202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所属机构中,中国科学院高被引学者数量居榜单之首,共533位。高校中,清华大学(279位)、浙江大学(256位)、北京大学(219位)、上海交通大学(196位)、复旦大学(159位)位居前5名。 入选2024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文学学者共有4人,分别为王宁、聂珍钊、申丹,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Douglas ROBINSON。王宁教授在国际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于2010年当选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是目前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唯一一位同时入选欧洲和拉美科学院两院院士的人文学者。他著述甚丰,已出版中文著作20余部,英文著作5部,还在100余种中文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连续多年(届)入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重要转载作者,在40余种国际英文刊物及文集发表英文论文150余篇,其中110余篇收录SSCI或A&HCI数据库,并有多部著作和论文被译为法文、德文、俄文、荷兰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日文和韩文等。近年来,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A&HCI)、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A&HCI)等国际权威期刊均以专辑的形式探讨王宁提出的“世界诗学”(World Poetics)理念及其对世界文学研究的贡献,受到国际学界瞩目。 撰稿:董健鑫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顺利举行
2024
11-23
11月16日下午,修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170余名同学在张全之、张中良、丁晓萍、符杰祥、张先飞五位老师和班级助教的带领下,乘车前往上海市虹口区鲁迅纪念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简称“左联纪念馆”)、鲁迅故居、鲁迅墓、内山书店旧址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 同学们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左联纪念馆、鲁迅故居、鲁迅墓和内山书店旧址。鲁迅纪念馆分为“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5个专题展区,不仅收藏了鲁迅的著作、手稿、日常用品等珍贵藏品,还展出了关于鲁迅作品衍生创作、翻译推介等方面的丰富文史素材。适逢特展“不浊为清玩——鲁迅与传统笺纸”,同学们在欣赏传统笺纸之美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鲁迅的文化审美和艺术情怀。离馆后,师生们前往鲁迅墓瞻仰拜谒,缅怀这位“以笔为枪”的文学巨匠。 “左联纪念馆”位于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保存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的会址并在一楼展厅复现了左联成立时的场景。通过观看左联史料陈列,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悟。 鲁迅故居位于上海市山阴路132弄9号,是一幢红砖红瓦的3层楼房,为鲁迅1933年至1936年逝世前居住和工作的寓所。故居里陈设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由许广平捐赠并亲自按照当年原状布置、复原。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逐一参观了故居的各个房间,从一件件家具和物件中感受一代文化巨匠的生活细节。 同学们参观了修缮后的内山书店旧址,这是鲁迅晚年在上海活动的重要地标。大家参观了内山书店展出的图片、信件、书单等相关史料,翻阅各类书籍,仿佛与鲁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在上海的生活和创作不仅丰富了他的文学成就,也深刻影响了上海乃至中国的文化格局。鲁迅的精神与作品已融入上海的城市品格,成为上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探访鲁迅的“上海足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组的老师们精心组织了此次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现场,加深了对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感性认知和理性理解。 撰稿:纪梦琦 摄影: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师生
中文系举行2024年入学新生师生见面会
2024
09-21
9月18日下午13:30,中文系在人文楼100号音乐厅顺利举行2024年入学新生师生见面会。中文系班子成员、教师代表、教务办成员,以及本、硕、博入学新生齐聚一堂,共话新篇。活动由支部书记刘元春主持。 系主任张全之教授首先致辞,张老师热烈欢迎新同学加入中文系大家庭。他简要回顾了中文系飞速发展的历程,并从研究型大学的角度出发,谈到了做学问的品格。针对本科新生的平台教学与培养,张老师以三年中在文科平台教学与管理的“体悟”,勉力同学开阔视野、不畏辛劳、勇毅攀登。他还对全体新生在交大展开的“新画卷”寄予厚望。 副系主任龙其林、支部副书记唐启翠、教务办副主任侯洪颖先后从学术活动与研究、本科教学、研究生管理等方面,向与会同学做了近期工作要点梳理。 教师发言环节,人文学院院长吴俊教授向全体新生表示欢迎和祝贺,他结合自身的经历,赞扬了交大的人文情怀,肯定了研究生在中文学科建设和评估中的作用,同时也对各位同学提出了很高的期待。 副院长汪云霞教授以所指导学生为个案,知微见著,以小喻大,向学生展示了中文系的想象空间与潜能。 班主任张先飞教授提示同学们坚定信心,兼收并蓄、广纳博采,做跨学科的通专型人才。 丁晓萍、张玉梅、朱兴和、姚大勇、尹庆红、王宇平、陈莉、黄小珠、杨一、刘思亮、林振岳、窦金蒙等教师代表,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与学生的专业培养,一一向新生同学传经送宝。 教师发言结束后,新生同学针对本科生导师制、硕士生师生双向互选、社团研学等问题与老师们展开了交流。 师生见面会结束后,中文系师生又继续参加了人文学院组织的新生入学典礼。 2024年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新设“科技人文”“创意写作”方向,本硕博均实现了不同程度招生规模的扩大,今日中文在20周年系庆的基础上,又翻开了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查看详情
2024/11/06
《文治春秋》稿约
2025/04/27
第二十三届“文治杯”大学生写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2024/10/25
上海交通大学第六届人文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诚邀海内外英才
2024/07/20
第二十三届“文治杯”大学生写作大赛征稿启事
2023/10/12
第二十二届“文治杯”大学生写作大赛征稿启事
2023/06/16
有奖征集 |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周年庆祝活动主题语征集通知
查看详情
2025/03/24
“传记与非虚构写作”工作坊第二十五期活动纪要 | “谵妄传记”:《北极的疯狂》与佩蒂托的人类学
辜鸿铭
沈心工
吴梅
谢无量
李叔同
唐文治
沈曾植
叶楚伧
蔡元培
张元济